普賢菩薩 Samantabhadra Bodhisattva|媒體與影片線上App不用買

シェア記事:

【免費媒體與影片App】普賢菩薩 Samantabhadra Bodhisattva-APP點子

尋找佛教材料? 您可利用手機在這裡搜索!

這個程序是為了方便您, 尤其是當你在移動時, 在不同的地點 (例如在漫長的旅途上), 尋找您要的佛教信息.

應用程序的特點; 一站式到達以下資料;

1 【普賢菩薩的故事】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

2 普賢菩薩警眾偈

3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

4 佛經動畫 - 普賢行願品

5 普贤行愿品偈诵唱诵 美妙佛音

6 普賢菩薩真言

7 金剛薩埵心咒(普賢菩薩心咒) OM VAJRA SATTVA HUM

8 普賢行願品偈頌寺院版

9 普賢菩薩行願讚-1/3

10 普賢菩薩行願讚-2/3

11 普賢菩薩行願讚-3/3

【免費媒體與影片App】普賢菩薩 Samantabhadra Bodhisattva-APP點子

12 夢參老和尚《普賢菩薩行願品》 1/5

13 夢參老和尚《普賢菩薩行願品》 2/5

14 夢參老和尚《普賢菩薩行願品》 3/5

15 夢參老和尚《普賢菩薩行願品》 4/5

16 夢參老和尚《普賢菩薩行願品》 5/5

17 普賢菩薩行願品 1 (明證法師)

18 普賢菩薩行願品 2 (明證法師)

19 普賢菩薩行願品 3 (明證法師)

20 普賢菩薩行願品 4 (明證法師)

21 普賢菩薩行願品 5 (明證法師)

22 普賢菩薩行願品 6 (明證法師)

23 普賢菩薩行願品 7 (明證法師)

普賢菩薩,梵名Samantabhadra ,或Vis/vabhadra。音譯三曼多跋陀羅菩薩、三曼陀菩薩。又作遍吉菩薩。我國佛教四大菩薩(觀音菩薩、文殊菩薩、地藏菩薩、普賢菩薩)之一。是具足無量行願、普現於一切佛剎的大乘聖者,與文殊菩薩為釋迦牟尼佛之脅士。即文殊駕獅子侍如來之左側,普賢乘白象侍右側。若以此二脅士表法,文殊師利顯智、慧、證,普賢顯理、定、行,共詮本尊如來理智、定慧、行證之完備圓滿。文殊、普賢共為一切菩薩之上首,常助成宣揚如來之化導攝益。以此菩薩之身相及功德遍一切處,純一妙善,故稱普賢。

普賢菩薩 - 解說普賢

【免費媒體與影片App】普賢菩薩 Samantabhadra Bodhisattva-APP點子

(一)菩薩為何稱名普賢

菩薩因何名為普賢? 《悲華經》說:'我行應當勝諸菩薩。寶藏佛言,以是因緣,今改汝字。名曰普賢。 '對普賢一名的解釋,歷代大師各抒己見,今取唐宗密大師《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注》的解釋。

(1)約自體說:體性周遍曰普,隨緣成德曰賢。

(2)約諸位說:曲濟無遺曰普,鄰極亞聖曰賢。

(3)約當位說:德無不周曰普,調柔善順曰賢。

普賢與文殊為釋尊的二脅士,普賢侍右,主侍定德門,文殊侍左,主侍智德門。表示如來教法,是行解並進,定慧雙修。唐清涼國師對此解釋非常透徹。他在華嚴三聖圓融觀中,明二聖三對錶法:

(1)普賢表所信如來藏。故《理趣般若經》雲:一切眾生皆如來藏。普賢菩薩自體遍故,初會即入如來藏三昧。文殊表能信之心。 《佛名經》說:'一切諸佛,皆因文殊發心故。如善財始見。即發大心。 ’

(2)普賢表所起萬行,一切經中,皆說普賢行願。文殊表能起之解。故彌勒對善財說:'汝先得見諸善知識,聞菩薩行,入解脫門,皆文殊之力也。 ’

(3)普賢表證空出纏法界,《華嚴經》說:身相如虛空故,善財見之,即得智波羅密者,依體起用故也。文殊表能證大智,顯其有智方證理故。

然此二聖,各相融攝,依體起行,行能顯理。普賢與文殊,象徵學佛要有信有解。信而無解,信是無明;解而無信,解是邪見。因此,這二位大菩薩,在釋尊的常隨的菩薩眾中是不能分離的一對。

(二)普賢行願(十大願王)

《華嚴經•入法界品》,菩薩自說過去的行願:

善男子!我於過去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,行菩薩行,求一切智。

善男子!我於爾所劫海中,自憶未曾於一念間不順佛教,於一念間生嗔害心,我我所心,自他差別心,遠離菩提心,於生死中起疲厭心、懶惰心、障礙心,迷惑心。唯住無上涅槃集一切智,助道之法,大菩提心。

【免費媒體與影片App】普賢菩薩 Samantabhadra Bodhisattva-APP點子

善男子!我莊嚴佛土,以大悲心救護眾生,教化成就(眾生),供養諸佛,事善知識,為求正法,弘宣護持,一切內外,悉皆能捨。 ……我所求法,皆為救護一切眾生。一心思惟,願諸眾生得聞是法。願與智光,普照世間(世間智),願為開示出世間智,願令眾生悉得安樂,願普稱讚一切諸佛所有功德(見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卷八十)。

四十卷本華嚴,第四十卷,一般稱為《普賢行願品》。經文是普賢菩薩為菩薩眾說的,先長行,次偈頌。長行中揭示了普賢菩薩十大行願:

若欲成就此功德門,應修十種廣大行願。何等為十?一者禮敬諸沸,二者稱讚如來,三者廣修供養,四者懺悔業障,五者隨喜功德,六者請轉法輪,七者請佛住世,八者常隨佛學,九者恆順眾生,十者普皆迴向。

若諸菩薩於此大願順趣而入……則能成就普賢菩薩諸行願海。 (見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卷四十)

現對十大行願略釋如下:

(1)禮敬諸佛:禮敬指生恭敬心,遍於身口,進行禮拜。即心觀想,身禮拜,口稱念:'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','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及十方法界常住諸佛。 '在頂禮時,達到一心不亂,五體投地,深入法性,離能所想。如偈說:'能禮所禮性空寂,感應道交難思議。我此道場如帝珠,阿彌陀佛影現中。我身影現彌陀前,頭面接足皈命禮。 '是則內佛外佛,同一實相,隨一一禮,若佛若禮,重重無盡。自覺我身前有諸佛,諸佛前有我身。即是一一塵剎中皆有佛,一一佛前皆有普賢。一一普賢皆悉合掌禮拜。則一普賢之身,遍入一切普賢身內;一切普賢,皆攝歸一普賢身內。正如《大般若經》說的:'一切法無生,一切法無滅,若能如是解,諸佛常現前。

(2)稱讚如來:稱即稱頌,贊即讚歎。如來,佛的十號之一。如者如如不動,指不生不滅的心體,湛然寂照,亙古今而不變。來即去來,謂如如不動的心體,能生起萬德。即於無去無來中,能去能來。佛有三身,稱讚法、報、應三身的偈頌:'天上天下無如佛,十方世界亦無比。世間所有我盡見,一切無有如佛者'。稱讚法身佛的偈頌:'清淨妙法身,湛然應一切。 '稱讚報身佛的偈頌:'阿彌陀佛身金色,相好光明無等倫,白毫宛轉五須彌,紺目澄清四大海,光中化佛無數億,化菩薩眾亦無邊。四十八願度眾生。九品咸令登彼岸。 '稱讚應身佛的偈頌:'堂堂黃金相,巍巍不動尊,天上與人間,無不咸恭敬。 '稱讚如來相,以身業禮,以口業贊,以意業敬,是為三業供養如來。

(3)廣修供養:廣指所供之境,豎窮三際,橫遍十方,普賢菩薩對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悉皆供養。供養之物有財供養與法供養。財供養:有內財與外財。內財,如《法華經》說:用身、口、意三業恭敬供養,即禮拜讚歎供養。外財,指金錢田舍等。修行者、具大悲心。隨緣能施,盡心供養。即一香一華,亦稱理成就。如偈說:'願此香華雲,遍滿十方界,供養一切佛,菩薩二乘僧。 '法供養:以如來正法,開示眾生,轉迷啟悟。如以'南無阿彌陀佛'萬德洪名,逢人即勸,逢人即念是為法供養。吾人廣修供養,可由小到大,由近及遠,如法供養。可先勸一家,由一家及他家,從一方及十方,普賢菩薩稱性起修,一字一句,周遍法界。

(4)懺侮業障:吾人由身、口、意而造十惡,由十惡而招致六道輪迴之苦。如《行願品》說:若此惡業有體相,盡虛空界,不能容受。吾人既有業障,必當早求懺悔。懺者懺其前愆。悔者悔其後過。懺悔最好法門,莫如念佛。經云:念佛一聲,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。又云:'拔一切業障根本,得生淨土陀羅尼。 ’故人能念佛持咒,則業障自除。且念佛法門,無論利根鈍根,業輕業重,但肯信願持名,無不往生極樂世界。

(5)隨喜功德:功德分二種:一者世間有漏功德,如慈善業,造橋修路,齋僧建寺等。二者出世間無漏功德,如了生脫死,廣修六度、四攝等。對這兩種功德,有力的則助力,無力的則讚歎,隨喜而修,切不可諷刺打擊,妒嫉誹謗。學習普賢菩薩隨喜淨土法門的精神,稱讚阿彌陀佛的功德。

(6)請轉法輪:如來說法,一句一字,皆從菩提心中流出,大眾聞法,一句一字入耳,皆轉入心中而成妙法,現在釋迦已滅,彌勒未生,我們應請大法師代佛說法,即請轉法輪。法師轉大法輪,能使人去惡向善,轉凡成聖。說明請轉法輪,當有不可思議的功德。

(7)請佛住世:釋迦滅後,彌勒未生,曷能請佛住世?當知是心作佛,即心即佛。眾生心淨,見佛常住,眾生心垢,見佛涅槃,若人念念在佛,即時時請佛住世。勤修六字洪名,淨念相繼,則佛常映現心中。如經說:'心佛及眾生,是三無差別。 ’

(8)常隨佛學:我們時時以佛為學習的榜樣,對佛的教法要依教奉行。總之,要誠心憶佛,從因至果,引得心智,隨之而學。常常如此,始終不變。

(9)恆順眾生:以大悲心,平等饒益一切眾生。對任何眾生,都要承事供養,如敬父母乃至如來,等無有異。要求做到以下四點:(1)於諸病苦為作良醫;(2)於失道者示其正路;(3)於暗夜中為作光明;(4)於貧困者令得寶藏。

【免費媒體與影片App】普賢菩薩 Samantabhadra Bodhisattva-APP點子

(10)普皆迴向:菩薩作一切功德,都是為了一切眾生,真正做到專門利人,毫不利己。怎樣迴向呢?經文中說:'願令眾生,常得安樂,無諸病苦,欲行惡法,悉皆不成,所修善業,皆速成就。關閉一切諸惡趣門,開示人天涅槃正路。 ''若諸眾生,因其積集諸惡業故,所感一切極重苦果,我皆代受,令彼眾生悉得解脫。 '迴向的內容有三種:(1)回自向他:凡作一切功德、悉當迴向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。 (2)回因向果:將自己日夜所念的佛號和每日課誦。為眾生迴向往生極樂淨土。 (3)回事向理:從理論上認識,所作的一切功德,即因緣所生法。緣生無性,當體即空。佛說功德,即非功德,是名功德。

【免費媒體與影片App】普賢菩薩 Samantabhadra Bodhisattva-APP點子

免費玩普賢菩薩 Samantabhadra Bodhisattva APP玩免費

免費玩普賢菩薩 Samantabhadra Bodhisattva App

普賢菩薩 Samantabhadra Bodhisattva APP LOGO

普賢菩薩 Samantabhadra Bodhisattva LOGO-APP點子

普賢菩薩 Samantabhadra Bodhisattva APP QRCode

普賢菩薩 Samantabhadra Bodhisattva QRCode-APP點子
熱門國家系統支援版本費用APP評分上架日期更新日期
台灣 TaiwanAndroid
Google Play
3.0
App下載
免費
2014-08-102015-01-14
シェア記事: